编者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着力点,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那么针对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局限,该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支撑其改革与创新?为了解相关研究及实践进展,我们邀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院长陈丽教授,针对该主题并围绕正在进行的试点工作分享见解与看法。陈丽教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跨学段学生成长跟踪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自2021 年起,她一直担任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指导组组长,围绕智能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陈教授带领来自九个单位学者组成的攻关团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如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理论模型、新评价方法和学生综合发展评价平台等。同时,陈教授也指导全国38 个试点区域进行了试点探索,第一年共对近400 万名中小学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测评,学生覆盖全国8000 所中小学校。
智能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创新
陈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变得愈加重要。然而,现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已经暴露出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局限,亟需开展智能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对此,陈丽教授团队在理论层面以核心素养理论模型为底座,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综合素养为核心概念初步构建了新理论模型;在方法层面提出了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的评价新范式和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新方法论;在实践层面指导全国38个区域进行了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陈丽教授阐述了未来发展方向在于优化表现性评价工具、汇聚多源数据和挖掘学生成长规律。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智能技术;基础教育;表现性评价
点击查看原文:智能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