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2024-09-13
次查看

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加格达奇区第七小学

朱凯

 

学校践行“生命中最需要的教育,引孩子经历成长,为孩子生命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着力构建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了了解学生整体发展动态,识别特殊发展状态的学生群体,在“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SEED)的支撑下,已完成了本学年学生的整体测评。

我校在综合素质发展过程的评价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综合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融合。

 

一、学生的参与情况

五年二班的37名学生参与本学年度的测评。本班参与人数对比:参与测评的男生为18名,女生为19名。基于该测评数据,平台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予测评结果反馈,全面客观展示学生综合评价的结果。

学校依托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管理平台,实现电脑端和移动端同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平台采用以学生自评为主,家长多元参与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综合素质报告单,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

平台操作方便,兼顾管理层面与操作层面,评价规则自动匹配,点选操作快捷输入评价数据。

 

 

图1 学生参与情况

 

二、信息技术支撑综合素质评价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图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将学生综合素质定义为跨越学科的通用的品格、能力和价值观,并以核心素养为基座,重新构建由三个方面(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社会参与)、10个维度、36个要点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创新表现性评价方法,形成全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与纸笔考试不同,表现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在完成真实、复杂的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数据,应用多模态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要求学生上传1分钟跳绳视频,以此识别其体能耐力。多场景的数据采集和汇聚技术、多模态数据智能处理技术和大规模数据分析技术,被全部整合到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上。学生通过平台上的各类评价活动参与测试,平台可以向学校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分析报告,这对于改进各地实践很有帮助。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存在的短板,制定整改措施。家长基于测评分析报告,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潜力和不足。

 

三、评价进展情况

37名学生参加测评,33名学生完成所有测试活动并得到测试报告,评测进度为93.16%。总体来看,全班学生平均需要4.82个小时完成测评,多数学生在3小时内基本完成所有测评。测评活动均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有关,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关。基于这个数据库,通过深入分析,认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性、比较性和归因等方面的规律。

 

 

图3 测评进展情况

 

四、成效与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家长学会了用赏识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孩子,教师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学校进一步明晰了“生命中最需要的教育,引孩子经历成长,为孩子生命幸福奠基。培养孩子健康身心、健康习惯、 健康情趣、健康品格。”的办学目标和理念。通过信息技术支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模型和学习档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图4 学生个人综合发展评价报告1

 

 

图5 学生个人综合发展评价报告2

 

 

图6 学生个人综合发展评价报告3

 

 

图7 学生个人综合发展评价报告4

 

 

图8 学生个人综合发展评价报告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每天自动生成各项汇总数据,完成评测可以自动生成“综合素质数据清单”,对全体学生各项指标均有明晰的分析记录。各个模块各个维度指标评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各项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与特长;在关注同伴发展的同时,实现同伴学习与相互激励。

以上是五年级二班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测评情况,参与测评的学生可以在学生综合发展数字档案公众号查看到个人综合发展评价报告,该报告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使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新

热门

其他案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