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三三三”工作机制探究
颜欢 黄体龙 李思云
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2023年,成都市青羊区作为全国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之一,统筹推进学校评价工作有序开展。笔者所在的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位于青羊区航空新城,面对“测评范围广、测评形式新、测评内容多、测评时间长”等实际问题,积极探寻“校情研判-方案制定-方案实施-流程监督-结果反馈”的有效机制,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技术赋能、机制创新的学生综合评级“三三三”体系,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效完成,并以此为学校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一、计划先行,“三渠道”研判测评工作重难点
本次测评工作主要借助“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成果——“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SEED),从“身心健康”“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 个维度,以及相应 10个指标和 36 个基本要点层层展开,包含16套测评工具,以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1]。测评覆盖学段广、试题新、类型多,较以往传统素质测评有诸多不同,为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学校通过文件学习、区校培训明确工作重心,借助预实验,多学科教师、多学段学生试测找到测评工作难点、堵点,研判校情,从时间规划、场地规划、人员安排、舆情防控方面精准施策。
(一)政策研判明方向
国务院及教育部多次发布相关政策文件以推动和引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启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青羊区作为试点区域成立专班组全力推进,拟运用五年左右时间,逐步完善并形成数据驱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青羊方案。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随即牵头成立由学校多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综合素质测评行动领导小组,深度学习各级文件,明确测评意义与要求,确立本次测评行动为学校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工作重点项目,纳入学校五年规划,形成行动方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建立包含执行、监督、反馈的全流程制度,借此契机完善学校“悦纳”评价机制,推进学校教学评一体化工作良性循证优化。
(二)学生试测知难点
首次使用SEED平台采集学生数据,答题量、答题时间、答题形式、答题难度尚不清楚。 面对我校3-6年级近两千名学生的体量,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统筹安排时间和场地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评测是学校重点考虑的问题。为准确研判校情,学校随即抽取3-6年级部分学生参加试测,在不干扰试测学生做题的情况下收集学生反馈(如图1),
图1 SEED平台使用学生试测反馈表
(三)教师评估排堵点
根据学生试测反馈的结果,学校组织信息技术老师及其他学科教师代表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研判。一方面,确认例如1分钟跳绳、科学实验操作等视频录制任务由家长协助学生在家完成,明确拍摄要求;试测学生完成一整套测评内容人均花费5.5小时左右,在“我是小小美术家”、“探秘科学世界”、“我是小小音乐家”等板块耗时较长,存在反复上传音频的现象,学校随即更换新一批耳麦保证音频质量,学生长时间使用电脑会造成视力疲劳,在安排测评活动时考虑分时段进行;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反映的部分题型理解和作答困难,学科教师收集相关题型,在此次测评结束后作为后期作业设计、教学内容、教研讨论的内容参考,认真学习本次测评中德智体美劳考察形式和思路,反哺教学。
结合以上三条渠道,学校分析整理出此次测评工作展开的重难点(如图2),为后续拟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图2 预估评测重难点清单
二、行动实践,“三通路”保障测评工作人时物
(一)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小组
学校负责人对接区项目专班,总领全局;组建多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行动领导小组制定相应方案;分设教研组长、信息技术部、班主任、其余教师为项目执行团队。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分为组织策划、协调支持、舆论处置、反馈优化多个板块,通过构建组织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保证各流程落实到位。
图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人员架构
(二)构建技术赋能机制创新的标准流程
为保证测评活动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本次测评行动流程,该流程借鉴U-S教师共同体发展机制里有关教育评估的方法,包含事前评估、过程评估与事后评估机制[2]。事前评估主要包括在制定测评活动方案前,由执行团队和学生进行模拟测试,厘清本次测评活动的重难点工作;过程评估主要包括在学生参与测评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反映的答题情况,比如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专注力的持续度、家长态度等,由班主任作为负责人及时反馈工作小组,调整方案,安排技术人员保证答题过程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事后评估主要包括对本次测评活动组织安排的建议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分析。
图4 同辉(国际)学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程图
(三)创建行动实践督查一体的推进机制
在本次测评活动中执行者各司其职,按照行动流程推进测评顺利开展,在容易造成项目停滞的环节学校安排专人专岗负责疏通。
部分答题需学生在家完成,但不同家庭情况不同,项目技术负责人借助学校端对班级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班主任借助教师端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追踪统计,以15天、30天分阶段统计,对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支持,比如在家无法完成拍摄及上网的同学由学科教师帮助其在学校完成,家长在辅助过程中存在问题时可及时与班主任、班级信息老师进行沟通。
学生在校完成测评时会出现网络卡顿、网页白屏等技术问题,学校保障每个时段有技术人员在场,当堂课老师和班主任协助,学校负责人及时上报共性问题给区域专班组。针对答题时间长的问题,学校在不压缩做题时间的前提下按照“一天一机房一班级三时段”分布完成,当天测试班级不再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面对可能存在的舆论风险,学校在开展测评活动前通过多个途径进行活动动员,包含公众号、钉钉群推送“家长一封信”、开放“校长信箱”接受家长疑问、班主任好家校沟通等。
本次测评活动全程零投诉,共 1665 名学生参与本年度测评,全校学生参与率为 99.8%,共提交 60901 份测评,提交率为 99.7%,测评提交有效率 98.3%,高于本区域 55.9%的学校,全校学生人均测评用时为 5.9 小时,高于本区域 94.9%的学校。
三、结果反馈,“三主体”落实测评结果促发展
本次测评活动借助理论的知识积累优势,凝聚专家智慧构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如何借助本次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是学校下一步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学校已进行了五年的学生、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等校本评价方式,学校安排分管行政、教研组长、教师个人分别从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教师个人层面拟定分析报告,纳入部门工作、教研组计划和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中,截止2024年6月,已开展校级层面的分析报告会、教学评一体化案例分享等3次,教研组报告分析专题教研8次。本次评测活动机制的探究为推进学校以评促教,以评定学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之后学校开展相关测评活动提供了范式。
[1] 陈丽. 智能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创新 [J]. 现代教育技术, 2023, 33 (12): 5-13.
[2] 张景斌,朱洪翠. U-S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机制的四维构建——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 [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 27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