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召开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反馈座谈会

最新
2025-04-27
次查看

2025年4月23日上午,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西安试点区反馈座谈会在西安市团结实验学校召开。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程军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西强、各区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及信息中心主任、西安市试点学校代表和试点工作秘书处(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勤华教授携团队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张西强主任主持。会议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的进展、成果和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展开深入交流。


图1  西安市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反馈座谈会

图2  西安市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反馈座谈会

会议伊始,阎良区教育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波以《融合创新提升素养 评价优化助力成长》为主题,详细介绍了阎良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的实践成果。阎良区利用过程性评价,细化评价维度指标,对学生学业成绩、日常表现、课外活动进行客观记录,构建了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形成了育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图3  阎良区教育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波发表讲话

随后,莲湖区青年路小学陈明副校长分享了学校以《优化育人方式、培育综合素养的校园探索——以SEED平台数据为蓝本》为题的经验。该校连续两年测评完成率达100%,在2023 - 2024学年报告公布后,基于SEED平台提供的《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报告》中反映反应出在“发现问题”“问题解决”“创新精神”和“科技与应用”等素养维度方面的情况,迅速组织研讨,制定了 “134” 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创设问题场景等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图4  莲湖区青年路小学陈明副校长发表讲话

未央区新兴小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羽以《智书赋能测评,素质成就未来》为主题进行了经验分享。针对原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SEED评价体系的有机融合,创新性地将"水滴卡集徽章评好少年"特色活动与SEED表现性评价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系统化任务分解方案、定向发布《致家长一封信》等沟通机制,有效凝聚家校共识。同时,在校内建立分层级教师协同机制与梯度化奖励体系,既深化了学校评价改革实践,又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为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图5  未央区新兴小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羽发表讲话

试点工作秘书处就西安市《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报告》向与会人员进行了全面解读。该报告集成了西安市参与试点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全面数据,对西安市学生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的10个指标和36个基本要点,进行了横向各区县、各学校学生群体的综合发展水平比较,以及纵向学生个体和群体综合发展的变化追踪,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报告以科学、客观的视角为水平诊断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和实践支撑。


图6  试点工作秘书处代表解读西安市《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报告》

试点工作秘书处郑勤华教授重点介绍了试点工作的战略背景、核心价值、现实挑战及下一阶段工作方向。他在回顾了过去20年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演变后指出,由于评价能力不足,制约了综合素质评价在育人、选拔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各地区评价指标差异大,评价结果源于对不同记录体系的写实记录开展多主体主观评价,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不足,造成实际应用的困难。

试点工作基于SEED平台构建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撑能力,通过表现性评价范式,在全国范围内和试点区域一起探索表现性评价方法、工具和技术体系,结合区域原有的面向育人过程记录的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为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提供了具有各区域特色的创新解决方案。西安市在前期的试点工作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试点工作的组织、过程性和水平诊断性评价方案的融合创新、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符合西安实际情况的成绩,为试点工作贡献了特别有价值的西安模式。

下一阶段,试点工作将聚焦三大方向:其一,深化试点评价体系与区域教育生态的融合,以教评融合、学评融合为方向,落实试点工作成果在区域人才培养中的有效应用;其二,面向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和培养,以高质量的评价数据组织试点区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培养的有效机制;其三,着力探索各区域育人导向、选拔导向与诊断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力融合,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战略部署,实现试点成果对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

图7  郑勤华教授发表讲话

张西强主任强调,要确保试点测评工作高质量完成,充分发挥测评结果导向作用,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为全国教育评价改革贡献力量。

图8  张西强主任发表讲话

西安市教育局程军安副局长进行会议总结。他回顾了西安市参与试点工作以来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进一步要求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扎实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试点工作。

程局长首先提出,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刻把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赋能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必须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导向,实现个性化、全面化的学生综合评价。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教育评价的效率和精确度,为构建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刚刚发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为西安市下一个阶段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进一步,程局长要求各区要强化统筹部署,高质量推进试点工作落地见效。针对前期试点工作中出现的认识、组织等方面问题,提出要明确评价工作“价值导向”,杜绝形式主义,西安要积极创新,让试点工作探索的评价解决方案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自然组成部分。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家校协同,确保试点工作的创新实践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

最后,程局长提出要深化试点中基于SEED测评结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各区域各学校各班级应“用好用活”试点中反馈的区域、学校、班级、学生的《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报告》,做好人才培养改进,以更全面、客观的视角了解孩子成长优势与不足,实现因材施教。

图9  程军安副局长发表讲话

此次座谈会为西安市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明确了方向,各参会单位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创新,为全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供西安经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