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2021YFC3340800)”2024年度工作总结与专家咨询会议顺利举行。项目特邀顾问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教授,项目咨询专家河南大学刘志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刘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晓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何清研究员、麦课在线教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刘义光总经理、北京国嘉瑞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徐胜怀所长,以及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课题负责人和部分项目骨干,共计5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陈丽教授主持。
项目负责人陈丽教授对与会专家长期以来对项目的指导与支持表示了诚挚感谢,并向各位专家汇报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陈丽教授表示,项目在技术研发、平台构建和数据积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研发了基于表现性评价活动的多模态数据采集和智能处理核心技术、学生成长因素知识挖掘技术和终点事件发生追踪技术,迭代升级了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简称SEED平台),并完成覆盖全国44个区域连续三年超百万规模大学生数据集建设。未来,项目将重点强化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提高数据质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创新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
课题一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辛涛教授、课题二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课题三骨干成员华中科技大学许炜副教授、课题四骨干成员北京理工大学赵文天博士后、课题五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郑勤华教授依次进行汇报,详细阐述了2024年度主要工作进展,并对2025年度的课题工作进行了规划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充分肯定项目工作,并强调要从政策层面推动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实施,同步整合科研、实践及学校力量,确保项目数据的管理和一致性研发,扩大项目成果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教授指出项目实现了教育评价能力的重要创新,下一步要实现传统评价方式和智能技术支持下新型评价的对照和融合,凝练优秀方案,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支持我国教育强国建设。
河南大学刘志军教授认为项目组的工作为国家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提升原有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是国家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创新方向。鼓励项目组在高利害场景应用中稳步探索,为国家中高考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项目成果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落地,建立的数据库非常有价值,下一步可以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理论、评价、培养提供更高位的参考。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刘臻教授指出项目工作紧密契合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前瞻性。未来可以结合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聚焦破解重大教育评价问题,与教育部相关重点工作深度联动,进一步激发教育评价改革领域创新活力。
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认为项目高水平完成了相应的目标,未来考虑数据的规模、共享上,可以和项目实验区域就分中心建设、数据交换和数据服务等方面合作,实现项目成果和区域教育教学生态的进一步融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晓强研究员认为项目在表现性评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实践模式,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尤其在小升初、初升高等关键阶段的评价实践,将为评价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何清研究员高度认可项目在技术应用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提出未来可以继续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项目数据表达的广度与深度,做出技术赋能教育的优秀实践范例。
项目管理专家刘义光总经理认为项目充分展现了良好的进展态势和扎实的实施基础,未来可以规划好项目的成果与支撑材料,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
北京国嘉瑞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徐胜怀所长强调了项目资金使用的要求,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加强内部协调,提高执行效率。
最后,项目负责人陈丽教授对各位专家在咨询会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强调项目团队将认真研究和吸纳这些专业建议,不断优化工作方案,创新研究成果,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项目进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领域做出更好的典范。